跳至主要內容

雷諾亞的靈光

記得某日本高解像電視廣告,內容是說某人看過這高解像電視的畫面後,對現實的事物已提不起興趣,非常後現代……但是觀摩藝術作品始終不能單靠印刷品來幫助,不是信不過印刷質素的問題,而是所有複製品都只能受制於印刷品的尺寸,所有東西都是fit in windows。

我讀設計時都是吃印象派畫家的奶水大的,這幾年有機會看到以往只會在書刊看到的名畫真跡時,首先驚訝的是原作的面積並不是想像一樣,梵谷的Starry Night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巨大 (或被心目中的地位誤導了!),都是三尺寬左右,莫奈的蓮花有些卻足足十多尺高……這幾年去了美國幾趟,有空總要到美術館拜訪一下,並不是為了朝聖,而是看實物的確有種震撼的感覺,是有如本雅明謂 "靈光 (或氛圍)" 這回事的,最厲害一次還是在芝加哥藝術學院的雷諾亞的一個大型展覽,雷諾亞不是我最愛的印象派畫家,有時略嫌他太過糖衣或世俗,總是畫小孩美女,可是看過真跡後我不得不承認我徹底溶化了,是有點莫名,還有從他兒子 (名導演尚.雷諾亞) 在他晚年拍的一段記錄短片得知,他的手指已被嚴重關節炎摧殘得扭曲了,根本不能緊握畫筆,只是用布條把畫筆綁在手中,還是畫他永遠粉彩調的美女像,不得不由衷說聲佩服!

第二個的震撼是來自銅板攝影 (daguerreotype,或稱達蓋爾攝影) 的實物 (好了,終於說到攝影了!),其實一直以來印刷品是沒可能表現到銅板攝影那種似有非無的虛幻感覺,還有那種細緻的描繪,在特定的光線和角度下,竟然有種像幽靈般浮在銅板上的立體幻覺感。還要一提的是一次在芝加哥近代藝術館的一個關於藝術與電影之關係的展覽,集合了很多藝術家利用電影來做創作靈感或創作手段,內有名概念攝影家杰夫‧沃爾 (Jeff Wall) 的裝置作品,是一度牆的模式一面是幾個隨機放置的電視畫面,循環播放著幾個人的特寫鏡頭,有些表情激動,有些就摸不著頭腦,再走到另一面就會恍然大悟,是一個影有美國市郊民居廣角度的巨幅的燈光片,再仔細一看裡面的小人,原來有兩個人正在吵架,還有勸交的,或在自己家中的花園裡好奇地望著,方才看的錄像就是他們的表情特寫,拿影像修辭來把玩,很是精彩。

我不是拿本雅明來「過橋」,只是這種感性和神秘的經驗,我實在沒法好好去解釋,只好借用那種本雅明所說機械複製年代把原作靈光抹煞怠盡的說法,起碼我現在讀雷諾亞的畫冊實在擠不出一點興奮的感覺。

(原文上載於02年5月12日)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