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在美國探親整整好一個月,韜光養晦,本來打算待到今天才再執筆,寫寫在美國的經歷。寫著寫著,還是覺得不如不貼,擱筆好了,除了是因為乏善足陳外,最近出門多了,没有材料在手上很多時寫得吃力,還有是近幾個月發生了一些事情,讓我多花點時間去反思一下自己寫博的價值,是不是在自作聰明,或自欺欺人,還是繼續寫些沒捨人看的東西,如同面壁念經,作為修行而已,或選擇《在晴朗的一天收檔》*

不久前翻了一下著名攝影評論作家高爾曼A.D. Coleman的舊作《Tarnished Silver》,裡頭提到他一個經歷。在七十年代專職的攝影評論作者的地位還沒有好好確立的時候,他到維也納參加一個攝影評論的研討會,與會的已故捷克哲學家Vilém Flusser就表達出他覺得高爾曼「不夠理論」(not being theoretical enough),如果看過Flusser的《Towards a Philosophy of Photography》(台灣的李文吉曾翻譯成《攝影的哲學思考》)就會知道,這本小小的書不是簡單,並不容易消化。當年連高爾曼這些在印刷媒體爬格子的職業攝評人都被認為不夠班,我們這些博客將來人們會怎樣看待?

寫博,有人為了宣滯情感,有人為了維系自己的社交圈子,有人喜歡彰顯權威,或獲得友儕的認同或掌聲。還記得有個尖酸一點的說法,曾經跟個博友聊天,他道對待博客文化其實也不用太認真,都是一些窩囊的男人們尋找彌補現實世界不足的一個方法。對我來說老套一句,我寫博是有個卑微的願望,是希望帶讀者一些啟迪,在博裡我不會發表自已的作品,不喜夫子自道,不喜口誅筆伐,甚至是用攝影豬這個筆名去發表(雖然很多人都知道我是誰),只求大家不用偏見的眼光去讀我的博,read without prejudice。不強調有清晰的結論,答案讓讀者自己解答,這樣就夠了。攝影人寫評論無可避免地有角色沖突,有左手打自己右手的情況,而且出色的攝影人能寫能拍的真的不多,梭爾Stephen Shore或沃爾Jeff Wall都有撰寫過書籍,因為他們都有執教鞭,但他們都不寫博,這個到現在都不被嚴正注視的渠道。現在最有名氣或人氣的博客,是Jörg Colberg的Conscientious,但Colberg本身從事的不是攝影師,或與任何影像媒介拉得上邊的工作:他是念天體物理的,反而這種純出自愛好的迴響,而不用受現實裡自己在攝影上的行事方式所掣肘,或者真的能做到如博的命名:「Conscientious」。索夫Alec Soth曾經寫個一個不錯的博,輕輕鬆鬆談談攝影,介紹一些鮮為人知的作品,貼貼詩篇,那時候是蠻受歡欣的,後來大量湧現的博都是以這種模式出現(Jörg Colberg跟Alec Soth有一趟關於博客的對談,頗值得一讀。)。後來停了好一段時期,說是有黑客騷擾,我反而會覺得是沉重的攝影工作,令他不能定期更新,最近他有為馬格林Magnum圖片社的博撰稿,少不免為自已集團的同儕吹吹風,難得是他貼的博文不像其他那樣暮氣沉沉,例如他搜集一些戲謔卡帕Robert Capa那張經典的《倒下的西班牙士兵》的照片。

未來一段短時間我會好好的整頓自己一下,我想,這個博我會放下一會兒,如各位有興趣繼續跟我交流的話,歡迎寫信給我!

So long!


*《在晴朗的一天收檔》(A Prairie Home Companion),羅拔艾特曼Robert Altman遺作,好看。

留言

LIT MA說…
Hey man,
Always support you!except Conscientious,your blog is the one I respect most . Wait for your new post.Cheers!
Fotopiggie說…
Lit: 謝謝你的支持!你這句話真的誇張了一點點!

順道在這裡感謝大家給我的email和SMS,可以告訴大家我只是豹隱一會而已,所以請繼續保持你們的RSS訂閱,或保持定期來訪,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