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三個男人

吳準少





















「 吳準少」是王晶名作《精裝追女仔》裡曾志偉主演的角色,每當別人問他及名字而他又回答過後,定必惹來對方光火,甚至相扁他一頓。偏偏在攝影裡我們喜歡叫當事人「唔準笑」,Blake Andrews的博客(即前些時搞過街頭攝影大師擂台陣那位仁兄) 提到最近一個名為「Moments of Being」的攝影展,裡面38張人像作品,沒有一張展露過笑容,他戲言如果外星人到地球時看這個展覽去認識地球人的話,他們會覺得這個星球應該不太快樂(事實也許如此),他又提到另一個人展覽也是不過5%的作品裡的人展露笑容,就算是都是蒙羅麗莎那種像唧出來的笑容。那篇博文的讀者回應也是非常有意思,當年Colin Pantall的諷刺文章也提及這些「deadpan」形式的造像被濫用。

「 吳準少」傳承了人像繪畫的傳統,另外也是早期攝影作品繼承下來的,當時技術限制下曝光時間長,被攝者根本無可能保持著笑容,當然也有人認為笑容是一種social mask,Martin Parr直言笑容令照片變得愚蠢,變得chessy;近日Alec Soth為紐約時報周刊拍了個專題,文章有關當今奧巴馬政府對付失業率高企的政策,訪問了一群在伊利略伊州一個小鎮工作的打工仔,並拍攝造像,照片中各人面無表情,差一點將他們物化了,可以說是當代藝術肖像的典型,Rineke Dijkstra又或是Thomas Ruff也不過如此,也其實大家內心還是喜歡這種deadpan式人像。又或是攝影師對被攝者的操控,跟被攝者的個人意志表達自由中去取一個平衡點,本身就是一種難以拿捏的藝術。

金正日






























我對北韓有兩個深刻的畫面,一個是那個隨時令你心臟病發,以獅吼式宣讀新聞的官方報導員李春姬,另外就是偉大領袖金正日千百萬種去視察各個單位的官方宣傳畫面。「視察」是中央集權的產物,民主國家領導人頂多是去「 探訪」,有個美國人做了個「金正日
」的blog,每天都搜羅這個極權領導各式各樣「昅嘢」(即「盯著」)– 視察機關的照片,包括「」蘿蔔、「」魚、「昅」工廠……,其實看來很快就會到「金正恩目及嘢」。

不要以為攝影豬介紹這個博客是純搞爛gag,專門解讀新聞圖像的博客「Visual Culture Blog」,就教大家怎樣去「欣賞」這一堆由官方無名氏攝影師拍攝的圖片,首先金正日出了名是矮仔一名,為了不要偉大領袖失威,他們大多是「低炒」拍攝(即以從低角度仰角拍攝),另外盡量畫面上隔離隨行人員,以免造成「比較」。 亦要確保這班隨從目光不會遊走,他們一定要「昅」住金正日去「昅」,propaganda都是一番學問呢。而為什麼這個「」博客那麼受歡迎?Visual Culture Blog解釋這是弗洛伊德界定的「窺淫」(觀看癖) (scopophiliac),一種看與被看二元關係帶來的樂趣,觀眾被金正日這些照片吸引是因為對一個臭名昭著的獨裁者「窺淫」的驅動力,他沐浴在個人崇拜,統治著一個曾被前美總統布殊形客為「邪惡軸心」的封閉政權。從某種意義上說,金正日照片的人氣,表達出大眾的一種慾望:希望賦予西方建構的邪惡觀念一個面貌。

最新消息是,本地資深攝影記者余偉建以一張北韓國慶中金正日「昅」金正恩的照片,得到世界新聞圖片大賽「People in the News」的季軍,恭喜Vincent!











奧巴馬





































總統任期過了一半,正如我曾預期一樣,奧巴馬證明自己是一個極為悶蛋的總統,起碼就媒體而言,跟上一任的小布殊差天共地。在小布殊年代,若需要什麼他窘態的圖片都應有盡有,奧巴馬正襟危坐,對自己形象小心謹慎到近乎道德潔辟, 觀乎這些日子看到有關他的新聞圖片,簡直是催眠,各攝影記者想找渣也沒有門,所以要戲謔parody這個現任總統,惟有是出動篡改圖片這一招,例如前些時候美國前總統列根(Ronald Reagan)一百冥壽,順道月旦奧巴馬期盼有列根的強勢政府,把他倆PS在一起,招數甚低,又或是替「Harper's」雜誌畫政治漫畫的「Mr. Fish」,就搭配他與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在一起,甚至將照片中的奧巴馬五官扭曲一點才成,但可以看得出編輯無可奈何至極。















附送一張時裝攝影頑童Terry Richardson跟奧巴馬合照,不要誤會,這張是「堅」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