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不是神劇的「天與地」

首先要「利申」一下:我算不上是川內倫子的粉絲。說句實話,日本攝影我不是內行,但總要寫一次有關川內倫子的文章,一方面要迫自己緊貼一下時勢,她在本地新世代攝影愛好者之間的人氣,比我想像中要來得強大,大家對她作品的熟知程度高,也用不著我太費功夫去介紹。不時有年輕的攝影師朋友與我分享作品,很多時候在作品內少不免發現有著她的影子,更重要是很多還是男性攝影師,男性用女性目光去觀察已夠厲害了。而且另方面她是近年在西方攝影界受注目的日本攝影師之一,新鮮度夠高,而彼岸尚欠對她的作品有著一些入肉的論述,討論空間大一點,終於不用朝晚對著不是森山就是荒木,差點叫人悶得頻頻打盹。

說起打盹睡,川內倫子獲得日本木村伊兵衛獎的成名作攝影集《うたたね》,書名正是這個意思,就是這種半夢半醒的精神狀態下,去微觀尋常生活小節,而近年美國「光孔」Aperture出版社首次為她引入西方的攝影集題為《Illuminance》,顧名思義著眼她的畫面上表現手法,其實也暗示在攝影上也存在著東西方的文化落差,當然要解釋光影要比解說打盹睡來得容易。對川內的作品解讀,中外的都很企含糊其詞,可以搜羅一堆關鍵詞:輕輕、淡然、幽幽,恬靜,透明、心靈、治療系.....諸如此類,但年輕朋友把這些移植到自己作品身上,其實也是「唔work」,簡單的告訴大家,我們不是活在一個「輕輕、淡然、幽幽,恬靜」的社會氛圍和生活文化下,我們就是沒有這種基因,註定我們不會有第二個川內倫子,頂多只會變成第二個用著類似視覺風格作為工具的川內複制品如市橋織江等,殘酷罷?

作品的精神面貌上的達成並不能一步即至,就算是川內本人的作品也會有地域性及題材上的局限,這種局限除了是在於她,也是加諸在一眾模仿者。川內前年參加英國布賴頓攝影雙年展(Brighton Photo Biennial),委約在當地創作並展出作品,把「川內流」移師到當地明顯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現像,作品失去了過往的靈氣,我又曾看過她在311大地震受災地拍攝的照片,跟很多災後照片別無他樣,一樣欠缺動人的神粹。所以就算你每天三餐是壽司拉麵爐端燒,甚至是你精通日語,讀遍由《源氏物語》到川端康成或川上春樹的文學作品,只要生活養份有所差異,培植出來的只不過是澳洲和牛一樣,表面上跟那些聽音樂和喝啤酒的正宗和牛不會太大分別,但遇著老饕一吃下去就會弄個明白了。

川內高超之處,其實是在抽象和具象中間拿捏得非常精妙,在體察事物的外在和內在都能取得平衡,並不是一味的虛無曖昧,例如她早期一點的寫真集《Cui Cui》,就讓我觸動了好一陣子,這本書其實是她自己十多年來的「家族寫真」,初看很像平民百姓的生活照,沒有強烈的情緒,畫面也相對隨意,也沒有太多她招牌式精巧的畫面構圖,色彩都是淡淡的有些夢幻,或像腦海的回憶,是很片段式的。我沒有刻意去找人替我翻譯她寫的序言,但我完全感受到照片傳達的訊息,就是生老病死循環不息。書內很多是她爺爺和嬤嬤,有爺爺臥在病榻,有他的葬禮,有嬤嬤獨個兒一個人的,到嫂嫂誕下兒子,體現出生命循環不息的道理。


這次最主要介紹是她近期的攝影集《照度 あめつち 影を見る》,英語標題為「Illuminance  Ametsuchi  Seeing Shadow」,其實是川內上年在東京都現代寫真美術館舉行個人回顧展的展覽目錄,那個標題也是她展覽的三個部份,這個展覽除了有她個往作品外,主要是以她的新作系列「あめつち」(意即「天與地」)為招徠,「天與地」命名是因為她認為「人」的角色是處於天與地中間的連系,就這樣已經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個主旨頗為宏大的命題,超越了她以生活的小情小趣作為切入點的思維。碰巧上年我在日本時到過這個展覽,這種感覺在現場觀看她的作品來得強烈。在展示「天與地」那部份的展廳,現場環境光線刻意調得昏暗,並沒有她過往作品給人明亮光潔的感覺,明顯給人相對凝重的感覺,此系列中她拍攝日本熊本縣的阿蘇山區農民,每年秋收後火燒山儀式的場景,這些本來是耕作上規律的工序(使到土地保持肥沃),被昇華為宗教儀式,是人對大自然不可解說的力量有著敬畏之意,另一方面她又把這些照片,配上以色列聖城耶路薩冷的「哭牆」,和神社的儀式等宗教場面作為對照,老實說這樣的鋪排雖然是經過精心計劃,其實我覺得有點兒露骨,對不太符合她作品一向對生與死的隱晦展現。



這輯作品算不算得上是成功,就不由我去評價了,但川內踏出這一步在我而言是非常勇敢,看得出她對作品內容中靈性及哲學上有著更高的追求。更特別的是這系列中她放棄慣用的作業模式,有別於她一貫正方形中畫幅,而改用4x5大畫幅相機去創作,她認為面對大自然的力量,需要有更嚴謹的工具去應對。其實川內的影齡不算少了,名氣又盛,難免會有所包袱,所以我相信這一步其實來得不容易,要知道很多時當攝影師能夠建立起具有簽名式的個人風格,要他們去越界,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實在不容易,相信在日本更不會太過鼓勵你去做,以致不少名師其實一直在「食老本」,因為讀者觀眾們不是單單對作品本身有所追求,其實也希望有追星的成份:希望在作品裡看到攝影師展示的個人魅力。

因為是展覽目錄的關系,這其實只是一本薄薄的攝影集,追求圖片數目的讀者,可以考慮川內其他寫真集,但裡頭用英日雙語撰寫的文章和訪談頗為豐富,才是精華所在,籍此可以更深入了解她本人的創作思維。讀過後便會明白,她是個擁有非常清晰理念的攝影師,作品真不只是「輕輕、淡然、幽幽,恬靜」,盛載的其實要「重」得多、深入得多的東西。川內說過小時候有過魂不付體的經驗,從遠處看到自己的身體,令她意識到靈魂與肉體的存在,她一直對這個經歷感到疑惑,不敢跟別人分享,害怕沒有人會明白她,也是驅使她從事攝影的原因之一,因為她希望從攝影中去感知一些不能描述、非物象的情境。

我不搞怪力亂神,不是李居明,各位「川內粉」當然不要去經歷什麼靈異體驗,但肯定不是把曝光過度一下,拍一些連自己也茫無頭諸的事物,就會成為她的門生。不服氣?給你分享一個經歷,之前提過日本的旅程,離開前跟日本友人話別,話說也「行貨」的請他代我問候一下我在日本認識的新知,豈料換來嚴詞苛責,認為這些人情世故的事情怎可以由人家代勞,應該要自己親身去做。不解罷?我也不解,所以我跟你都做不成川內倫子,認命吧!

(原文刊於香港攝影記者協會線上月刊《前線》2013年2月號)

留言

Unknown說…
小弟一直很喜歡日本的攝影呢,也有留意新進一代的年輕寫真家, 如canon 寫真新世紀和1_WALL出來的和SPACE CADET內介紹的年輕寫真家~

不知攝影豬除了川內倫子外, 攝影豬有否留意另一寫真家佐内正史, 很想看看你對其作品的睇法呢~
Fotopiggie說…
yu cazet:很久沒有照料這個博,實在事忙,回覆晚了不好意思。謝謝你的支持,日本攝影我一直有在留意,雖不算太深入,但要找一個合適的切入角度去詮釋作品並不容易,很容易流於人云亦云,日後有機會再多分享吧!